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又叫“禁煙節”或“熟食節”,相傳源于春秋時代的晉國。按照古代的風俗,節日期間要禁止一切煙火,包括生火做飯。為此必須事先準備好熟食,到時只能吃這些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 寒食節的習俗活動主要有三項:禁火、掃墓、郊游。寒食節的具體時間定在前一年冬至后的105日或106日,恰好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兩天。因為寒食節通常要禁火三天,所以有關活動要延續到清明。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對寒食與清明就逐漸不加區分了,以至現在有不少人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日期相近,自唐以后,與祭祀祖先亡靈以及 [寒食節的習俗詳情]
山西寒食節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春秋時晉國(約今山西大部)公子重耳的謀臣之一。重耳為了躲避后母驪姬的迫害,在外流亡多年。一次路過衛國(約今河南北部)的時候,重耳和隨從被人追擊,逃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饑困交加。這時重耳發現大臣介子推不見了,有人說他臨危脫逃,重耳卻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種人。果然,過了一會兒介子推給公子重耳端來碗肉湯。公子重耳狼吞虎咽吃完后,才知道這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肉來煮的湯。重耳很是感慨,表示將來即位后一定重加封賞介子推。后來,重耳真的做了晉國的國君,即春秋五霸的晉文公,犒賞功臣時 [山西寒食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