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貢茶
千姿百態的普洱貢茶 普洱茶作為貢茶,品種多樣,例如團茶、芽茶、茶膏、餅茶……據史料記載,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鄂爾泰在云南推行“改土歸流”時期,普洱茶已經被定為貢茶,視為進貢朝廷的珍品。鄂爾泰總督于雍正七年即在思茅(今普洱)設立官辦的茶葉總店,指派“通判”官員親自掌管總茶店,推行變相的茶葉統購專賣土政策,不許私下相互買賣,同時推行歲進上用茶芽制,選取最好的普洱茶進貢北京,以圖博得皇上的歡心,歲歲如此。云貴總督和云南巡撫“按例恭進”的貢茶有:普洱小茶四百圓,普洱女兒茶、蕊茶各一百圓,普洱芽茶、蕊茶各一百瓶,普洱茶膏一百盒。精制上好的普洱茶珍品既成了歲進皇宮的貢茶,普洱茶之名也因為是貢茶而在海內外享有更高的聲譽。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定普洱 [普洱貢茶詳情]
處尊居顯的普洱貢茶
處尊居顯的普洱貢茶 普洱茶作為貢茶進貢朝廷,一時間成了上流社會體現尊貴的象征。《紅樓夢》里“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以“鳳髓”體現富貴;《宮女訪談錄》里描寫慈禧喜愛普洱;溥儀在和老舍的聊天對話中也表示擁有普洱茶是衡量皇室成員顯貴的標志之一。 普洱茶作為貢茶進入皇宮后,皇室成員都要品嘗,經過同其他地方送來的貢茶進行比較,發現普洱茶茶葉與茶性都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小葉種茶,因此其深得帝王貴族的青睞。滿族祖先是中國東北地區的游牧民族,他們以肉食為主,進入北京成為帝王貴族后,飲食習慣仍沒有改變,養尊處優,他們因此需要一種消化功力很大的茶葉來幫助消食,而普洱茶的這種特性正好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于是上貢的普洱茶、女兒茶、普洱茶膏便深得帝王、后妃以及 [處尊居顯的普洱貢茶詳情]